内容页搜索

一、学制

50年代后期,坛丘农业中学创办,学制2年。60年代后期至 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按照《中学暂行规定》,实行初中3年、高中3年分段制(坛丘中学第一届高中生为两年半)。

1968年起,实行初中2年、高中2年的“二二分段”制。1974年秋,坛丘中学试行“二三分段”制。1974年起,中小学均由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。是年春季不招生,一律于暑假招生,所有在校学生都延长学习半年。1976年秋季起,坛丘中学高中一年级开始试行3年制。

1978年春季起,实行初中3年、高中2年的“三二分段”制。1983年,坛丘中学学制完成由“二二”制向“三三”制的过渡,一直沿用至20007月。

二、课程

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,坛丘农业中学开设的课程有:语文、数学、自然、地理、农业基础知识、音乐、体育活动等。

19647月,国家教育部颁发《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小学课程的通知》。是年下半年起,按国家教育部通知精神安排课程。

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学制缩短,课程简化。初中动植物课改为农业基础知识课;高中物理、化学课改为工业基础知识、农业基础知识课;语文课增加毛主席著作、马列著作和应用文等内容;数学课突出农业会计、珠算、土地测量等内容。初中音乐、美术课(19711974年)改为革命文艺课;体育课改为军体课。1973年,初中恢复历史课;1975年,初中恢复地理课。1976年后,中学开设政治、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音乐、体育、美术、农业常识、历史、地理、劳动课。

1980年起,坛丘不设高中。

1981年秋起,坛丘中学增设劳动技术课。

1984年下半年,苏州市教育局颁布《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(试行草案)》,对苏州地区各中学的课程设置作了统一安排。教育计划(试行草案)强调劳动教育,规定劳动技术课,初中每学期2周,按每天4教时计算,为48教时。劳动技术教育,包括工农业生产服务性劳动的一些基本技术、职业技术的教育以及公益劳动等。教育时间可以分散使用,也可集中安排。

1986年,初中执行《江苏省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育计划(试行草案)》,各年级开设政治、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体育、音乐、美术、劳动技术课。初一、初二开设历史、地理、生物课,初二、初三开设物理课,初三开设化学、生理卫生课。1987年,初中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体育的教学大纲授课。